近日,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人文地理学与空间规划团队青年教师、澳门十大电子游艺平台东海研究院兼职研究员陈妤凡博士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侃副研究员、徐勇研究员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How environmental stress will be spatially reconfigured under artificial sources and scale mismatch? A case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人为驱动与尺度错配视角下环境胁迫的空间重构及其制度响应 —— 基于中国长三角地区的研究”)发表在nature之《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人文与社会科学通讯》)期刊。
研究聚焦中国长三角地区,创新性地融合层次聚类分析、改进后排放因子法与多元线性规划模型,构建了一套可追踪环境压力从历史到未来、跨越多尺度的长时序综合评估框架,系统揭示了环境污染源在不同时空分辨率下的重构效应与动态演变机制,有效提升了环境压力识别的精度与治理指向性。同时,研究紧扣中国发展政策的阶段性变迁,深入探讨环境压力如何响应政策转向,进一步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分区分类环境治理策略。上述成果不仅深化了对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认识,更为当前及未来在高质量发展框架下推动区域环境治理现代化、实现污染协同控制与碳中和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可行路径,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与推广潜力。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为澳门十大电子游艺平台地理与空间信息技术系人文地理学与空间规划团队青年教师陈妤凡博士,第二通讯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侃副研究员。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宁波市甬江引才项目的资助。《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是Nature旗下唯一面向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子刊,致力于人文科学、社会与行为科学所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具有全球影响力,同时被A&HCI与SSCI收录。